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切缅怀革命烈士,传承英烈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由大连博物馆与辽宁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 “笔墨映丹心 —— 辽宁省博物馆藏伟人名家书革命烈士诗抄展”推出线上展览。该展览将通过线上形式,呈现珍贵的伟人名家书写的革命烈士诗抄,让观众足不出户便能深切感受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与精神风骨,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血脉。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无数革命烈士在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光荣事业中,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甚至宝贵的生命。他们英勇光辉的一生,是青年一代永恒的榜样;他们遗留的不朽诗篇,是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写成,永远闪耀着光芒。
展开剩余94%▼
单元
追求主义真
奋斗为人民
在那觉醒年代,李大钊欢呼无产阶级革命是“庶民的胜利”“劳工主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他著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播撒在中国大地,唤醒了中国人民,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
英烈的诗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指引,为争取工农翻身、人民解放、民族复兴,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波澜壮阔描绘出历史画卷;宣示了追求伟大目标的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英烈就死向生,勇于为人民而献身的精神源泉。
0
1
李大钊
笔墨映丹心
辽宁省博物馆藏伟人名家书革命烈士诗抄展
李大钊
(1889年—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1921年7月/笔墨映丹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中共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后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4年1月/笔墨映丹心
被孙中山指定为国民党一大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并参加大会宣言起草工作。
1927年4月6日/笔墨映丹心
被捕
1927年4月28日/笔墨映丹心
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施以绞刑,牺牲时年仅38岁。
抗日战争胜利
8
0
周年
李大钊指导出版的几种刊物
1919年7月
王光祈、李大钊等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学会”。
图为1920年“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周年纪念时部分会员在北京岳云别墅的合影(右起:3为李大钊;9为邓中夏)。
1920年3月
在李大钊的倡导下,由邓中夏、高君宇等十几人在北京最先成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拓行书
李大钊烈士诗轴
137x67(cm)
蒋光鼐(nài)行书
李大钊烈士诗轴
133x34(cm)
顾卓新书
李大钊烈士诗轴
67.3x31.5(cm)
0
2
瞿秋白
笔墨映丹心
辽宁省博物馆藏伟人名家书革命烈士诗抄展
瞿秋白
(1899年—1935年),江苏常州人。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22年/笔墨映丹心
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共四大、五大、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1年到1933年/笔墨映丹心
在上海和鲁迅合作领导革命文化运动。
1934年/笔墨映丹心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瞿秋白因患肺病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
1935年2月/笔墨映丹心
在福建长汀县被捕,同年6月18日就义,时年36岁。遗著有《瞿秋白文集》等。
抗日战争胜利
8
0
周年
这位“颇得到列宁的爱重”的《国际歌》第一位中文翻译者,正如毛泽东深情怀念的那样,以“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
1923年6月
发表于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创刊号上,由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歌词。瞿秋白是最早将《国际歌》歌词翻译成中文并在中文刊物发表和传唱的人。
1925年
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爆发后,为推进五卅运动发展,中国共产党在4天之内创办了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瞿秋白任第一任主编。
1935年6月18日
瞿秋白在坦然走向刑场时用俄语高唱《国际歌》《红军歌》。黑色中式对襟衫、白布短裤,背手挺胸,面带笑容······这是瞿秋白留给世人最后的影像。
余彤甫 书 瞿秋白烈士诗 轴
130x76(cm)
龙潜 书 瞿秋白烈士诗 轴
136.5x32(cm)
陈漱石 书 瞿秋白烈士诗 屏
四条屏 其一116.5x34.5(cm) 其他三件均119x33(cm)
0
3
邓中夏
笔墨映丹心
辽宁省博物馆藏伟人名家书革命烈士诗抄展
邓中夏
(1894年-1933年),湖南宜章人。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早年考入北京大学并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0年/笔墨映丹心
加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参与筹办长辛店工人劳动补习学校。
1922年/笔墨映丹心
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书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并参与创办《中国青年》杂志。
1925年/笔墨映丹心
参加领导上海工人二月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
1928年后/笔墨映丹心
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等职,是中共第二、五届中央委员,第三、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1933年5月/笔墨映丹心
在上海法租界被捕,9月,在南京雨花台就义,时年39岁。遗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等。
抗日战争胜利
8
0
周年
1921
年1月
邓中夏等在长辛店创办工人劳动补习学校,启发工人觉悟。
图为长辛店工人劳动补习学校旧址。
1925
年
省港大罢工期间,邓中夏向工人群众演讲。
1922
年7月
邓中夏等向当局发出的关于劳动立法的请愿书。
1923
年10月
邓中夏参与创办《青年工人》,向青年工人宣传马列主义。
图为《青年工人》第二期。
邓中夏遗言
文摘:
一个人能为了最多数中国民众的利益,为了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犹生,比泰山还重。
翦伯赞 书
邓中夏烈士诗 轴
124.3x62.5(cm)
0
4
东北抗日联军
笔墨映丹心
辽宁省博物馆藏伟人名家书革命烈士诗抄展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其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
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
从左至右依次为: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
这支武装在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在极端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独立坚持游击战争14年之久,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抗联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
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
抗日战争胜利
8
0
周年
拉开卷轴
查看更多
冯仲云 书 杨靖宇烈士
《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军歌》 横幅
126x33.5(cm)
0
5
罗世文
笔墨映丹心
辽宁省博物馆藏伟人名家书革命烈士诗抄展
罗世文
(1904年—1946年),四川威远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烈士。
1925年/笔墨映丹心
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先后担任中共川西特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川陕苏区省委常委、八路军驻成都办事处主任兼《新华日报》成都分社社长等职。
1940年/笔墨映丹心
在成都被捕。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曾亲自审问,妄图诱降,遭到严词拒绝。在贵州息烽监狱关押期间,罗世文担任秘密成立的狱中临时党支部书记,以各种方式坚持斗争。
1946年7月/笔墨映丹心
被押解回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
1946年8月18日/笔墨映丹心
与车耀先一起殉难于歌乐山松林坡,年仅42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他们的骨灰从松林坡挖出隆重安葬,周恩来亲自为烈士题写了墓碑碑文。
抗日战争胜利
8
0
周年
余冠英书
罗世文烈士诗 轴
66.3x32.5(cm)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配资股网站,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处理。
发布于:北京市九八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